在我这半导体圈子里泡了快二十年,眼前这股AI芯片的疯劲儿,总让我想起2000年那会儿。那场互联网泡沫破裂前,思科的股价跟坐了火箭似的,一度把微软都踩在脚下,成了全球老大。后来的故事?你们都知道了,一地鸡毛。
太阳底下没新鲜事,历史这东西,总是换身马甲就又出来晃悠。现在的AI芯片市场,简直就是把当年的剧本拿出来又演了一遍,连台词都懒得改。
你别以为就我这老家伙瞎操心。就连OpenAI的奥特曼和英伟达的老黄这些局内人,都大大方方承认,这就是个典型的泡沫。大家心里都揣着个问号:这气球啥时候爆?爆的时候,谁又是那个站在正下方的倒霉蛋?
印钞机都快冒烟了
这场大戏,主角是技术,导演却是资本。英伟达的市盈率被吹到了天上,一百多倍,隔壁的AMD也憋着劲儿往五十倍冲,这热度高得能把人烫伤。全世界的钱,都跟长了眼睛似的,死死盯住AI芯片这块肥肉。
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们更是敢想,说明年英伟达的营收能直接干到1600亿美元,比今年翻一大截。这种故事,资本市场最爱听,钱自然就哗哗地砸进来。Gartner的数据也来凑热闹,说今年AI芯片市场能到710亿美金,增速33%,馋哭隔壁所有行业。
这火烧得确实旺。从云端的大模型训练,到你手里的手机,AI无孔不入,而这一切的发动机就是算力。AI芯片,就是这个时代的石油,最硬的通货。你瞅瞅台积电,3纳米、5纳米的先进产能排队都排不上,这两样就占了它快六成的收入。现在2纳米又急吼吼地要上,技术迭代快得像赶着去投胎。
估值高得有点烫嘴
可这锣鼓喧天的背后,总有点不对劲的调调。FutureHorizons有个叫马尔科姆·佩恩的分析师,就兜头泼了盆冷水,他说:“人工智能可能是一条死胡同。”这话不好听,但理儿不糙:投了这么多钱,回报在哪儿呢?影子都没有。
行业收入增速在放缓,开支却像脱缰的野马,这不就是泡沫的标准姿势吗?估值更是吹得没边儿了。国内有些公司,动态市盈率飙到两百多倍,比英伟达还疯两倍。这种估值,就算它真是个神仙公司,未来几年也消化不掉啊。
就连英伟达自己,PEG比率都超过了2.17,意思就是市场已经把未来两年的增长预期一口气全给透支了。万一哪天财报出来,没大家想的那么好看,那股价翻脸比翻书还快。市场趋势也亮起了红灯,半导体销售额的短期和长期移动平均线,马上就要“死亡交叉”了。这信号一出,基本就是告诉大家:派对结束,准备过冬吧。
牌桌上来了新赌客
更麻烦的是,这牌局远比你想的复杂。一方面,想上桌分肉的人越来越多了。AMD新出的MI350芯片,性能上已经敢跟英伟达的B200叫板了。分析师们也起哄,把它的目标价往200美元抬。要是AMD真能从老黄嘴里抢下一块肉,整个行业的利润都得重新算。
另一方面,地缘政治这只手总在背后搅和。特朗普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就像悬在头顶的剑,16/14纳米以下的芯片都得看白宫脸色,台积电这种大佬都可能得罪客户。英伟达之前靠“特供版”芯片保住了部分市场,但这根弦绷得太紧,谁知道哪天就断了。
资本的玩法也越来越邪乎。半导体设备龙头ASML,居然跑去投了一家法国的AI初创公司。更怪的是,牵头的不是技术总监,而是首席财务官。在一个靠技术吃饭的行业里,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——钱的味道,开始盖过了硅的味道。
结语
别误会,我不是说AI要完蛋,也不是说芯片行业要崩盘。但这场烧钱烧红了眼的狂欢,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。泡沫破了,那些供应链的压力、饱和的产能、卖不动的库存,这些藏在桌子底下的问题,迟早都得摆上来。
就像那个分析师佩恩说的:“这是一个非正常时期,一旦常态回归,我们必须迅速行动。”这话听着淡定,其实是在敲警钟。等潮水退了,那些没头没脑冲进来的小厂和散户,八成就是最先光着屁股的那批人。
与其继续赌一个虚无缥缈的奇迹,不如从现在开始,就给“后AI时代”的冬天备点干粮。这个行当从来不缺风口和神话,但最后能活下来的,永远是那些看得清泡沫,也熬得过寒冬的。市场最可怕的,从来不是泡沫本身,而是你傻傻分不清,手里攥着的到底是金子,还是砖头。
网上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